菩提道次地廣論的架構與體系(科判) 更精采的道次地廣論科判 ->http://member.giga.net.tw/lanceyy/PTD/PTD1/ptd_index.htm 菩提道次第廣論 宗喀巴大師造 【法名洛桑札巴﹐一三五七 ~ 一四一九﹐西藏。安多古本人(塔爾寺)是格魯派創始人】 法尊法師譯 【法尊法師﹐一九○二 ~ 一九八○】 菩提道次第廣論科判  甲一 初歸敬頌及略述本論之重要  甲二 次開為四門   乙一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胜分三    丙一 圓滿种中受生事理    丙二 其身獲得功德事理分二     丁一 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     丁二 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    丙三 得已于教所作事業分二     丁一 于印度所作事理     丁二 藏中所作事理   乙二 令于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胜分四    丙一 通達一切圣教無違殊胜    丙二 一切圣言現為教授殊胜    丙三 易于獲得胜者密意殊胜    丙四 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胜   乙三 如何說聞二种殊胜相應正法分三    丙一 听聞軌理分三     丁一 思惟聞法所有胜利      丁二 于法法師發起承事     丁三 正听軌理分二      戊一 斷器三過      戊二 依六种想    丙二 講說軌理分四     丁一 思惟說法所有胜利      丁二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     丁三 以何意樂及加行而說     丁四 于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丙三 于完結時共作軌理   乙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分二    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分二     丁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分六      戊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      戊二 能依學者之相      戊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分二       已一 意樂親近軌理分三        庚一 總示親近意樂        庚二 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庚三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已二 加行親近軌理      戊四 依止胜利      戊五 未依過患      戊六 攝彼等義     丁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分二      戊一 正明修法分二       已一 正修時應如何分三        庚一 加行        庚二 正行分二         辛一 總共修法         辛二 此處修法        庚三 完結       已二 未修中間應如何       戊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分二     丁一 于有暇身勸取心要分三      戊一 正明暇滿分二       已一 閑暇        已二 圓滿       戊二 思其義大      票貼 戊三 思惟難得     丁二 如何攝取心要之理分二      戊一 于道總建立發決定解分二       已一 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已二 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分二        庚一 顯示何為由三士道引導之義        庚二 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分二         辛一 正明因相         辛二 所為義      戊二 正于彼道取心要之理分三       已一 于共下士道次修心分三        庚一 正修下士意樂分二         辛一 發生希求后世之心分二       壬一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分四        癸一 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癸二 修習胜利         癸三 當發何等念死之心        癸四 修念死理分三         子一 思決定死         子二 思惟死無定期         子三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余皆無益        壬二 思惟后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分三        癸一 思惟地獄所有眾苦分四         子一 大有情地獄          子二 近邊地獄          子三 寒冷地獄          子四 獨一地獄         癸一 旁生所有眾苦        癸二 餓鬼所有眾苦      辛二 依止后世安樂方便分二       壬一 趣入圣教最胜之門淨修歸依分四        癸一 由依何事為歸依因        癸二 由依彼故所歸之境分二         子一 正明其境         子二 應歸依此之因相        癸三 由何道理而正歸依分四         子一 知功德分三          丑一 佛功德          丑二 法功德          丑三 僧功德         子二 知差別         子三 自誓受         子四 不言有余而正歸依        癸四 既歸依已所學次第分二         子一 攝分中出         子二 教授中出分二          丑一 別學分二           寅一 遮止應學           寅二 修行應學          丑二 共學       壬二 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分三        癸一 思總業果分二         子一 正明思總之理         子二 分別思惟分二          丑一 顯十業道而為上首          丑二 抉擇業果分三           寅一 顯示黑業果分三   開幕活動          卯一 正顯示黑業道            卯二 輕重差別分二             辰一 十業道輕重             辰二 兼略顯示具力業門            卯三 此等之果            寅二  白業果分二            卯一 白業            卯二 果           寅三 業余差別         癸二 思別業果分三          子一 异熟功德          子二 异熟果報          子三 异熟因緣         癸三 思已正行進止之理分二          子一 總示          子二 特以四力淨修道理     庚二 發此意樂之量     庚三 除遣此中邪執    已二 于共中士道次修心分四     庚一 正修意樂分二      辛一 明求解脫之心      辛二 發此之方便分二       壬一 由于苦集門中思惟分二        癸一 思惟苦諦生死過患分二         子一 顯示四諦先談苦諦之意趣         子二 正修苦諦分二          丑一 思惟生死總苦分三           寅一 思惟八苦           寅二 思惟六苦           寅三 思惟三苦          丑二 思惟別苦分四           寅一 三惡趣苦           寅二 人苦           寅三 非天苦           寅四 天苦分二            卯一 欲天三苦            卯二 上二界粗重苦         癸二 思惟集諦流轉次第分三          子一 煩惱發生之理分四           丑一 正明煩惱           丑二 如何生起之次第           丑三 煩惱之因           丑四 煩惱過患難          子二 彼集業之理分二           丑一 正明所集之業分二            寅一 思業            寅二 思已業           丑二 如何集業之理          子三 死沒及結生之理分五           丑一 死緣           丑二 死心           丑三 從何攝暖           丑四 死后成辦中有之理           丑五 次于生有受生道理        壬二 由于十二緣起思惟分四         癸一 支分差別          癸二 支分略攝         癸三 几世圓滿?面膜@        癸四 此等攝義      庚二 彼生起之量      庚三 除遣于此邪執分別       庚四 抉擇能趣解脫道性分二       辛一 以何等身滅除生死       辛二 修何等道而為滅除     已三 于上士道次修心分三      庚一 顯示入大乘門惟是發心      庚二 如何發生此心道理分四       辛一 由依何因如何生起       辛二 修菩提心次第分二        壬一 七种因果教授分二         癸一 于其漸次令發定解分二          子一 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          子二 諸余因果是此因果道理         癸二 如次正修分三          子一 修習希求利他之心分二          丑一 引發生起此心所依分二            寅一 于諸有情令心平等             寅二 修此一切成悅意相           丑二 正發此心分三            寅一 修慈            寅二 修悲            寅三 修增上意樂          子二 修習希求菩提之心          子三 明所修果即為發心        壬二 寂天教授分三         癸一 思惟自他能換胜利及不換過患        癸二 若能修習彼心定能發生         癸三 修習自他相換法次第分二          子一 除其障礙           子二 正明修法       辛三 發起之量       辛四 儀軌受法分三        壬一 未得令得分三         癸一 所受之境          癸二 能受之依         癸三 如何受之軌則分三          子一 加行儀軌分三           丑一 受胜歸依分三            寅一 庄嚴處所安布塔像陳設供物            寅二 勸請歸依            寅三 說歸依學處           丑二 積集資糧           丑三 淨修意樂          子二 正行儀軌          子三 完結儀軌        壬二 己得守護不坏分二         癸一 修學現法不退發心之因分四          子一 為于發心增歡喜故應當修學憶念胜利           子二 正令增長所發心故應當修學六次發心分二           丑一 不舍所發心愿           丑二 學令增長          子三 為利有情而發其心應學其心不舍有情        借貸    子四 修學積集福智資糧         癸二 修學余生不离發心之因分二          子一 斷除能失四种黑法          子二 受行不失四种白法        壬三 設坏還出之方便      庚三 既發心已學行道理分三       辛一 發心已后須學學處之因相       辛二 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辛三 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分二        壬一 于總大乘學習道理分三         癸一 淨修欲學菩薩學處         癸二 修已受取佛子律儀         癸三 受已如何學習道理分三          子一 何所學處          子二 其中能攝諸學道理分二           丑一 正義數量決定            丑二 兼說次第決定           子三 于此如何學習次第分二           丑一 初于總行學習道理分二            寅一 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             卯一 學習布施分四              辰一 布施度性              辰二 轉趣發起布施方便              辰三 布施差別分三               巳一 總一切依當如何行               巳二 觀待別依所有差別               巳三 布施自性所有差別分三                午一 法施                午二 無畏施                午三 財施分二                 未一 實舍財施分三                  申一 舍財道理分四                   酉一 惠施何田                   酉二 何心惠施                   酉三 如何行施                   酉四 施何等物分二                    戌一 略示應舍不應舍物                    戌二 廣釋分二                     亥一 廣釋內物可舍不舍                     亥二 廣釋外物可舍不舍分二                      天一 不舍外物道理                       天二 惠施外物道理                    申二 若不能舍當如何行                   申三 習近對治布施障礙                  未二 惟意樂施       土地買賣         辰四 此等略義              卯二 學習持戒分五               辰一 尸羅自性               辰二 趣入修習尸羅方便               辰三 尸羅差別分三                巳一 律儀戒                巳二 攝善法戒                巳三 饒益有情戒               辰四 修尸羅時應如何行               辰五 此等攝義              卯三 學習忍辱分五              辰一 忍之自性               辰二 趣入修忍之方便               辰三 忍之差別分三                巳一 耐怨害忍分二                 午一 破除不忍怨所作害分二                  未一 破除不忍障樂作苦分二                   申一 顯示理不應嗔分三                    酉一 觀察境                    酉二 有境                    酉三 所依嗔非應理                   申二 顯示理應悲愍                   未二 破除不忍障利等三作毀等三分二                   申一 破除不忍障譽等三分三                    酉一 思惟譽等無功德之理                    酉二 思惟有過失之理                    酉三 故于破此應當歡喜                    申二 破除不忍作毀等三                 午二 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敗                巳二 安受苦忍分三                 午一 必須安受苦之理                 午二 引發此之方便分二                  未一 有苦生時破除專一執為不喜                  未二 顯示其苦理應忍受分三                   申一 思惟苦之功德                   申二 思惟能忍眾苦難行之功德分二                    酉一 思解脫等諸大胜利                    酉二 思能遮止無量大苦所有胜利                   申三 從微漸修無難之理                  午三 處門廣釋       找房子           巳三 思擇法忍                辰四 修忍時如何行                辰五 此等攝義               卯四 學習精進分五                辰一 精進自性                辰二 趣入修習精進方便                辰三 精進差別分二                 巳一 正明差別分三                  午一 擐甲精進                  午二 攝善法精進                  午三 饒益有情精進                 巳二 發生精進之方便分四                  午一 舍离障礙精進違緣分二                   未一 明所治品                   未二 修斷彼之方便                  午二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分四                   未一 發胜解力                   未二 發堅固力                   未三 發歡喜力                   未四 暫止息力                  午三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午四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辰四 正修行時應如何修                 辰五 此等攝義                卯五 學習靜慮分五                 辰一 靜慮自性                 辰二 修彼方便                 辰三 靜慮差別                  辰四 正修彼時應如何行                 辰五 此等攝義                卯六 般若道理分五                 辰一 慧之自性                 辰二 生慧方便                 辰三 慧之差別分三                  巳一 通達胜義慧                   巳二 通達世俗慧                   巳三 通達饒益有情慧                  辰四 正修慧時應如何行                 辰五 此等攝義               寅二 學習四攝熟他有情分五                卯一 四攝自性                卯二 立四之理由                 卯三 四攝之作業    ARMANI              卯四 攝受眷屬須依四攝                卯五 略為解說             丑二 特于后二波羅蜜多學習道理分六              寅一 修習止觀之胜利               寅二 顯示此二攝一切定              寅三 止觀自性              寅四 理須雙修              寅五 次第決定              寅六 各別學法分三               卯一 學奢摩他法分三                辰一 修止資糧                辰二 依止資糧修奢摩他分二                 巳一 加行                 巳二 正行分二                  午一 身何威儀而修                  午二 正釋修習之次第分二                    未一 引生無過三摩地法分三                    申一 系心所緣先如何修                    申二 住所緣時應如何修分二                     酉一 明心住之所緣分二                      戌一 總建立所緣分三                       亥一 正明所緣                       亥二 顯示何等補特伽羅應緣何境                       亥三 顯示所緣异門                      戌二 明此處之所緣                     酉二 心于所緣如何安住分三                      戌一 立無過規                      戌二 破有過規                      戌三 示修時量               申三 住所緣后應如何修分二                酉一 有沉掉時應如何修分二                 戌一 修習對治不知沉掉分二                  亥一 抉擇沉掉之相                  亥二 于正修時生覺沉掉正知方便                 戌二 修習知已為斷彼故對治不勤功用分二                  亥一 正明其思滅沉掉法                  亥二 明能生沉掉之因                 酉二 离沉掉時應如何修                未二 依彼引生住心次第分三                申一  票貼正明引生住心次第                申二 由六力成辦                申三 具四种作意             辰三 修已成就奢摩他量分三              巳一 顯示奢摩他成与未成之界限分二               午一 顯示正義               午二 有作意相及斷疑              巳二 顯示依奢摩他趣總道軌              巳三 顯示別趣世間道軌分二               午一 顯往粗靜相道須獲得正奢摩他               午二 依奢摩他离欲之理            卯二 學毗缽舍那法分四             辰一 依止毗缽舍那資糧分三              巳一 明了義不了義              巳二 如何解釋龍猛意趣              巳三 抉擇空性正見之法第分二               午一 悟入真實義之次第               午二 正抉擇真實義分三                未一 正明正理所破分三                 申一 必須善明所破之因相                 申二 遮遣余派未明所破而妄破除分二                  酉一 明所破義遮破太過分二                   戌一 說其所欲                   戌二 顯其非理分二                    亥一 顯彼破坏中觀不共胜法分三                     天一 明中觀胜法                     天二 彼如何破坏                     天三 諸中觀師如何答彼                  亥二 顯所設難皆非能破分四                   天一 觀察堪不堪忍正理思擇而為破除然不能破                   天二 觀察由量成不成立而為破除然不能破                   天三 觀察是否四句所生而為破除然不能破                   天四 觀察有事無事等四句而為破除然不能破                酉二 明所破義遮破太狹               申三 自派明顯所破之理分三                酉一 正明所破義                酉二 于余所破加不加此之理                酉三 釋于所破應不應加胜義簡別              未二 破所破時應成能立以誰而破分二               申一 明應成自續之義分二  租屋               酉一 破除他宗分二                 戌一 出計                 戌二 破執                酉二 安立自宗分二                 戌一 正破自續分二                  亥一 顯示所依有法不極成之宗過分二                   天一 出計                   天二 破執分二                     地一 義不應理                    地二 喻不相同                   亥二 由此過故顯示因亦不成                  戌二 自不同破之理                申二 身生正見當隨誰行               未三 依其能破于相續中生見之法分三                申一 抉擇補特伽羅無我分三                 酉一 正抉擇我無自性分二                  戌一 立喻(車喻)分四                   亥一 顯車無性而為假有                   亥二 于彼斷諍                    亥三 由名差別皆得成立                    亥四 依此速得正見胜利                   戌二 合義分二                   亥一 合無自性義分四                    天一 破我与蘊性一品                    天二 破我与蘊性异品                    天三 由此亦能破諸余品                    天四 依彼能見補特伽羅猶如幻化                   亥二 合由名差別成就義                 酉二 顯由此成我所無性                 酉三 此諸正理于余例明                申二 抉擇法無我                申三 修習此見淨障之理              辰二 毗缽舍那所有差別               辰三 修習毗缽舍那之法分二               巳一 破他宗               巳二 立自宗分三                午一 雙修止觀之理                午二 于彼斷諍                 午三 略攝修要              辰四 由修習故毗缽舍那成就之量             卯三 學雙運法         壬二 特于金剛乘學習道 有巢氏房屋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p16eplnv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